新華網上海1月20日電(記者李榮)在滬郊青浦白鶴鎮,有個“貨通天下”農商服務產業園,正在探索建設“貨通天下”供銷管理共享服務載體。新近,與創始人鄭壽峰交流互動。他說,載體取名“貨通天下”,就是以“貨通天下”為目標。
如今,國家推動建立全國統一大巿場。由鄭壽峰這位在農商領域深耕近40年的業內人士看來,統一大市場的內在動力是供銷環節的大融合與大融通,而融合與融通的基礎條件是供銷產業鏈服務的組織化再造。
重塑農商關系
鄭壽峰上世紀90年代初即在上海巿場試水紅棗等“南北貨”經營,是當時有名的“紅棗大王”。90年代后期注冊建立上海義林食品有限公司,成為上海及周邊各大賣場的主要供應商之一。在這個過程中,雖然生意做得很紅火,但他已深深感到“從田頭到店頭到餐桌”,農商、供銷之間層層環節所形成的錯位、分割與扭曲,在產業鏈上逐漸積累起離心力而非向心力,因而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“共同體”。
農商關系需要重塑。憑借多年農商經營的實踐積累,鄭壽峰率先建立上海貨通天下農商產業聯盟——供銷管理服務集團,并以組織化管理為核心,搭建集網上交易、實體店銷售、供應鏈管理和社會化服務為一體的升級版電子商務共享服務載體,促進農商產業鏈的有機整合及市場流通效率的有效提高。
相關專家認為,農產品流通方式的改革,關鍵在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,推動農業生產的規模化、產業化和標準化。重塑農商關系,根本在于平衡農商之間的供銷關系、利益關系和訴求關系,形成農商產業聯盟,以組織化管理服務為核心,以共享載體多元化商務管理與服務為依托,促進具有統籌性及可調控性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。
重塑“管理+服務”
在貨通天下(上海)農商服務產業園,貨通天下農商產業聯盟已正式成立。系統化電子商務服務及平臺運營管理系統同時啟動,并配套展銷服務中心(大賣場)和社區實體店,建立線上與線下相融通的供應商產品自主銷售服務體系。
據介紹,農商產業聯盟運用互聯網商務思維,開創供銷產業相融合、產業信息相融通、供需權益相平衡、資源整合與配置多功能運營及保障的管理體系,形成農商產業的“大數據和大流通”,助力建設集群化、集約化與一體化的統一大市場。
貨通天下供銷管理服務集團的目標是:建立各省、市、縣供銷管理服務中心并以會員制為基礎,融合當地名特優產品匯集于共享服務載體,通過商務管理服務平臺,以布局全國城鄉的實體店消費形成平臺大融通,以布局全國各市縣的農商服務園區形成平臺大物流,以全國農產品品質標準化形成質量安全管理的追溯大體系。
為保障平臺交易,“貨通天下”農商服務園區正逐步建立集倉儲、分揀、配銷為一體的運營服務體系,完善農產品供應鏈及平臺交易所需的商品中轉和分銷體系,創建產品物流、信息流及資金流三流合一系統管理體系,以期形成標準化、專業化、統一化的訂單保障機制,為農商企業提供全方位及多元化的供銷融合共享服務載體。
BAB升級版電商模式
不論是“B2B”還是“B2C”,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,國內的電商產業已經逐步走向成熟。下一步,需要進一步升級與優化。
“貨通天下”農商服務管理平臺正在積極推進升級版BAB(Business Agent Business)信托交易電商模式,并以商務共享模式和“訂單農業”保障機制,推動農產品供需平衡,創建商品交易公平、透明且具有約束性的營商環境。
據鄭壽峰介紹,BAB交易信托管理平臺,為農商服務聯盟采購商會員,創建了第三方信托交易管理及服務機制,采購商在平臺可進行選擇性采購、定制標準采購、年度訂單采購、預定期貨采購、商品招標采購、金融保障采購等業務,同時通過平臺解決方案,完成產品交驗、質量異議解決、貨款支付及售后服務等全鏈條商務管理服務。
BAB平臺為供應商會員企業創立產品自主性銷售模式,提供寄售商品定調價、倉儲、銷售訂單、讓利促銷、退換貨報損、保質期預警管理、商品銷售貨款結算、商品交易質量異議等管理服務。平臺創新建立4級分銷價格體系(供應商共享折扣價、分銷商折扣價、終端集采折扣價和個人消費零售價),大幅提高供應商產品銷售利潤,對于鄉村產業振興具有積極的示范作用。
業內專家認為,從促進農產品流通新業態、新模式健康發展的角度,應充分關注這種升級版的農產品電商模式,給予相應的扶持,明確農商產業聯盟公益性行業組織的性質,并依托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,加快完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,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及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。